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文件 > 政策法规性文件

关于印发《丹徒区加快推进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丹徒区加快推进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

使用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探索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指导意见》(苏政办发〔202273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推进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镇政办发〔202348号)等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以下简称两制),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探索开展化肥农药两制工作,有效科学管控化肥农药使用,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持续增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助力丹徒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3年,我区在全市首批启动两制试点工作,建设10个规范化门店,试点区域规模经营主体化肥使用量较2020年削减2.5%2024年,在现有两制试点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 2025年,两制工作全面展开,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常态化,定额制使用在规模经营主体中试点并逐步实现全覆盖。

2025年全区农作物化肥、化学农药使用量较十三五末均下降3%,其中规模经营主体使用量下降4%,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明显。

二、重点任务

1.构建实名制购销新模式。2023年建设10两制规范化门店。加大二维码、店内码等农资产品电子标识应用力度,完善化肥农药入库出库登记信息。配备实名制验证、无线小票打印等电子设备,推行刷卡、刷脸等信息化购销方式。推动线上云购、网上下单等线上销售的实名制管理,引导建立线上购销实名制认证制度,完善姓名、交易量、使用情况等信息填报制度,实行线上线下联动推动规范经营。强化供销系统信息化水平建设,优化升级化肥农药集采统配系统,开展实名制追溯管理。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供销合作总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街道、园区)人民政府(办事处、管委会)具体落实,以下均需,不再重复列出。

2.落实定额制使用新要求。参考近三年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制定化肥农药使用量和使用强度指导标准,化肥可参照《重点流域农田化肥用量定额》(DB32/T4230-2022)。根据农作物生长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突发情况下的定额制使用应急预案,适时调整化肥农药定额量,科学应对农林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大暴发,保障农作物生产用药用肥需求。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丹徒分局、区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农业生产精确管理。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高效植保机械、精确施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县、示范区、示范片建设。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应用绿色高效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逐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0模式,制定发布主要农作物主推配方,菜果茶主推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精、调、改、替、轮为路径,扎实开展千村万户百企化肥减量增效行动,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侧深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拓展应用作物,由以粮食作物为主向粮食作物与经济园艺作物并重方向发展,发布县域主要农作物基肥主推配方,引导企业按方生产、指导农民按方使用。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科技局、区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提升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完善农作物病虫草害疫情监测网络和监测制度,提高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准确率。加强农作物病虫草害抗药性监测、农药使用强度监测和农药有效性监测。到2025年,区域内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65%,建设绿色防控基地,农药精准科学、规范施用水平明显提升。(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科技局、区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试验示范推广缓控释肥、生物肥、水溶性肥、多功能肥等绿色高效新型肥料产品,以及生物农药、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可降解投入品等农作物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降低化肥和化学农药依赖度。利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标注化区域站,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准确率提升到90%。加强高效精准施肥施药、环境控制技术应用,降低化肥农药用量、提升利用效率。(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科技局、区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建设绿色生态高标准农田。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耕地基础地力,减少作物高产对化肥的依赖。健全农田生态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生态沟渠拦截网、退水循环利用系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高标准农田。通过源头减量控制、过程逐级拦截、养分循环利用、末端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措施,控制和减少化肥流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水利局、区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组织保障

1.强化统筹协调。把化肥农药两制工作作为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抓手,将两制工作列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细化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和时间进度。加强宣传引导,形成统筹推进、部门联动、多方参与的良好局面,探索实现两制工作常态化、减量增效科学化。(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财政局、区科技局、丹徒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丹徒分局、区供销合作总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政策扶持。统筹省级专项、市级支农资金,保障支持两制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和统计监测机制,加大对绿色防控的支持力度,引导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区级相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逐步推广化肥农药集中采购,统一配供机制,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共同投入两制工作。(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丹徒分局、区供销合作总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等媒体平台,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两制政策解读,积极宣传两制试点工作政策措施、取得成效、重要意义等,重点宣传报道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培树两制工作典型,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参与两制试点,营造两制工作浓郁氛围。(区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丹徒分局、区供销合作总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强化绩效评价。制定落实两制绩效评价机制,从制度建设、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使用强度、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测评估,科学衡量两制工作进程和质量水平,实行绩效评价结果通报制度。适时开展农田退水水质监测,科学评估两制工作的生态环境效益,推动环境质量改善,提高水源地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大化肥农药经营、使用管理过程中的执法检查,查处违法违规销售和使用行为。(区农业农村局、丹徒生态环境局、区供销合作总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强化指导服务。统筹区镇农技人员挂钩指导服务,采取入户指导等形式,推进两制关键技术落实。充分利用专题培训、明白纸、线上云指导等形式,帮助农民群众及时掌握两制技术要领,促进两制试点落地落实。(区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丹徒分局、区供销合作总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本文件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71126日)

文章关键词: